投資生活興趣

2020年9月16日星期三

把握當前!






 

蘋果公布新一代產品,包括有Apple WatchiPad。新一代Apple Watch series 6將備有血氧檢測功能;全新的iPad Air將採用5nm製程的A14晶片,效能上有重大改善。


自覺眼前一亮,Apple Watch功能繼續優化,向「健康穿載硬件」方向前進,感覺不錯。


如果有用開它的周邊產品幾年,相信每隔年都需更換,雖然硬件規格未必有太多提升,但系統就有不斷的創新方向視野,令果迷都會想快手買入使用。


AirpodsipadiPhone mac機每隔數年都有更換潮出現,加上有打包式「apple one 月費計劃」,令到公司未來收入繼續有保證,另外公司繼續在硬件和軟件兩邊不斷有提升,不錯不錯。


所以剛在盤前都忍不住買入佔組合30%的蘋果股票,就想看看公司未來能走到什麼境況。








自己有留意新聞,知道台灣小鬼已不在。


自己都有留意台灣人和事,年輕時都經常追看娛樂百分百,一聽到新聞後都覺心情低落,年紀輕輕,未來應該還有很多事能做,但生命一完,所有一切都無之後....


大家記得有事或想法想去嘗試,就立即做吧。


下下如果都要想,下下都計劃,那就遲吧。




剛在周未有到戲院看新片「天能」,完全燒腦,但時間逆行概念不錯,推薦大家不妨入場支持下。


睇完之後有大多場面都不明白,特登上youtube找大大解答,我都係第一次會睇完戲會上網求解。








2020年9月11日星期五

是吸納還是止賺呢?




踏入9月份,美國納斯達克指數開始有回落跡象,究竟大家會趁機買入相關公司股票還是止賺離場留待觀望美國大選情呢?


Tesla由拆細後高位回落近4成,自己仍睇好公司未來,但短期升得太急,繼續觀望。


在拆細後高位追入的投機人士是否會因急速下跌而離場,以免做蟹呢?


近排自己在想投資香港收息股是否在未來不可行呢?留意大部分人都轉增長股,收取現金流是否不及股價來得好呢?



2020年9月6日星期日

要加入「新經濟」行列?



昨天在蘋果留意到股榮文章,內容主要講述新舊經濟更替,已是不可逆轉的事實,關鍵是如何執行。


我節錄內容如下,表達我小小感受。




「恒指年內跌10%,道指亦跌1%,很多散戶輸錢是事實,但卻有一批擁抱新經濟股的投資者,賺到盆滿缽滿,他們不是有眼光,或有先見之明,而是對滙豐(005)等舊經濟股由希望,變失望,及至絕望,與其無了期等待,倒不如乾脆將滙豐沽掉,甚至投降輸一半亦在所不惜,然後將剩低一半資金,轉投新經濟懷抱。」



我自己是過來人,過往持有港股的舊經濟股份,貪其價殘派息穩定,業務有防守性。


儘管眼見騰訊過去有巨大升幅,自己深信其未來業務有多發展潛力,可惜一直都「望」多於「進場買入」。但經歷這數年期間,逐漸明白科技公司帶來的現代創新,知道手上持有公司已是傳統黃昏行業,未必再有大增長。


清楚知道自己年經時組合必須加入一些增長公司股份,否則往來很難累積較大財富。





文章內容亦有提出2個買入「新經濟」股份公司而達至財富增長例子。



「有位網友,於滙豐首季拒派息後,狠狠以每股45元,沽出手持80元成本價的1萬股滙豐,然後將尚餘45萬元資金買入三隻大型美國科網股及ATM(阿里、騰訊及美團),暫時賬面金額超過100萬元。如果當日坐困愁城,堅持死等,今日滙豐股價跌至33元,沉沒成本再跌十多萬已非重點,機會成本損失逾50萬,反而更痛。


有咖啡店在fb發帖,指有男顧客近日收到一張由該咖啡店寄出的未來明信片,提到事主在5年前以130元盡沽60手騰訊持股,來買戒指向女友求婚,但今日回首當時決定,事主指「收到後,我哭成了淚人」。


計計數,該男顧客套現780萬元,減去成本淨買獲利逾700萬元。如當年沒有沽貨,該批股份現值逾3,000萬元。當然,男顧客哭了,是因為婚姻的機會成本太大致錯沽愛股。」



自己相信散戶們要去買入新經濟公司是會卻步的,可能礙於自己不懂公司業務知識,公司股價愈升愈有,高位不敢進場等原因。


但我們必須明白時代開始的轉變,影響最深有香港餐廳已利用自助機協助顧客點餐,從而減少員工數目。HKTV MALL的網購服務普及,未來還會新增其他服務。


雖然這些所謂「沖擊」還未直接「影響自身工作」,但買入這些新經濟公司來對沖的未來風險亦未嘗不可吧。


嘗試踏出第一步,先買一手騰訊又好,或者一手恒生科網ETF又好,感受下新時代轉變。



【趣blogblog】滙豐投降輸一半的啟示(股榮)









2020年8月31日星期一

快速點評中國式搵錢機器

 



受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中國銀行業度過了「最慘」的上半年。

簡單知道業績重點:(大部分都時以下特徵)

  • 純利下跌

  • 淨息差收窄

  • 資產減值損失上升

  • 不良貸款率微升

  • 撥備上升

賺錢機器仍然賺錢,只是賺少而已,維持低PE,需不斷檢視四大行今年派息政策是否不變,即係大約3成派息比率。

自己留意的建行今天跌至低位,換著以前的我肯定會吸納,反而今天沒有行動,為何會這樣呢?

賺錢機器年年賺錢,年年派息,息率不差,為何會不心動,有無網友分享自己看法呀?


2020年上半年,六家大型銀行較2019年同期少賺超700億元人民幣。不過,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樣的淨利潤降幅在情理之中。對於六大行而言,上半年淨利下降主要是由於讓利實體經濟和撥備計提。而未來,銀行業的資產質量依然壓力巨大。


中國國有六大行2020年上半年業績下滑明顯。(Reuters)



2020年8月28日星期五

散戶慘變點心



近年指數化投資大行其道,特別美國是全世界ETF交易最活躍的市場。

經過今年3月急速下跌一役後,自己投資方向都偏用ETF做主攻,加配1-2隻個股輔助,少量個股只是考自己眼光和額外幫組合增加回報。

ETF主要利用美國最強納指100指數做核心主力,務求能緊緊擁抱美國最強科技公司,自己卻能免去選股和猜進出場時間。

數月前,香港恆生科技指數面世,成份股規定30間大中華公司,佔比每隻上限8%,成份名單一公布,頭4位暫時都是騰訊,阿里,美團,小米,共佔比大約33%。

而自己預視將有大量中國科技公司會回港進行第2上市或到港IPO。

百度,螞蟻金服,字節跳動,滴滴出行,這些大型著名科網公司都來集資,未來肯定成為成份股之一。

雖然美中關係是不明朗,但這類科網公司專注服務中國市場只足夠,令其規模壯大,所以都想為組合加入這隻「中國版的QQQ。」

終於傳來好消息,今天首隻恒生科技指數ETF正式推出 - 南方東英的恒生科技ETF(3033)。

留意FB 發現今天開市時曾發生趣事, 9點30分開市報20元,較南方昨日所提供的上市起始價7.5元高出167.7%,意味這成交千萬資金在數分鐘內虧損達60%,每手帳面即蝕2,400元。


自己立即留意網上有不少趣怪留言都評論這情況,雖然自己會去投資相關ETF,但都不用心急第一秒鐘買貨的,細想那些散戶為何在開市掃入呢?而他們心中盤算又是什麼另類計劃呀?我自己不明解。

再留意新聞,發現將有另一隻相關ETF會在下星期上市,其實要買入都需要先貨比三家,先了解產品每年管理費收取多少,產品背後是否持有實物股票。另外,現時恆生科技指數大約在7500點附近,7500點是屬於低估還是高估呢?我不清楚,但我嘗試找資料了解。但散戶們,今早買入是否了解清楚?





2020年8月25日星期二

IPO-農夫山泉



熱門IPO熱潮隨時又炒起,今星期有隻內地飲用水生產商農夫山泉吸引我眼球,生產飲用水可以做到上市,難道屈臣氏水都得嗎?


這家內地包裝飲用水龍頭,有「水中茅台」的美譽,咁我買唔起白酒茅台,那不如買水寶貝好嗎?


它被人形為「大自然的印鈔機」!有分析估計,估值或高達2,000億元以上,到底這支「樽裝水」為何這麼值錢?難道賣水會好賺錢嗎?



水為財」  連續八年稱冠包裝水市場

初步招股文件顯示,包裝水是主要收入,佔整體收入的約六成。2019年收入達143.46億元人民幣,市佔率為第一,佔20.9%;

而旗下茶飲料、功能飲料、果汁飲料的市場份額排名則位列第三。

全球企業增長諮詢公司Frost & Sullivan報告指出,由2012年至2019年,農夫山泉連續八年保持中國包裝飲用水市場佔有率第一位。

同時,飲用水毛利率亦是旗下產品最賺金,今年5月底五個月的毛利率達62.8%,較2019年增加1.9個百分點,也高於整體產品之毛利率為59.1%。



然而,產品的成本只佔40.9%,當中原材料成本以瓶身PET材料佔比最大,達11.5%;而產品最根本的來源—水,成本只是0.6%。意味農夫山泉每100元人民幣銷售額,水成本只有0.6元人民幣,但毛利高達60元人民幣!難怪公司一直以來被形為「大自然的搬運工」的形象,被俾人笑為「大自然的印鈔機」。

根據招股書,中國飲料市場去年總規模達9914億元,預計2024年可達1.3萬億元;前10大供應商亦僅佔市場的42.5%,農夫山泉以624億元零售額排名第四,第一為82年成立的美國上市飲料公司,零售額759億元;第二名為杭州成立的非上市公司;第三名為台資食品及飲料公司。






自己有意買入原意貪其生意穩定,內需概念,產品毛利高,專注中國市場,暫不受國際形勢影響。主要做好本業便可,控制成本,監視競爭對手公司,未來盈利確定性可視性高。

2020年8月22日星期六

文章有點長..........

文章有點長..........

(必讀!好文分享:《我不是支持特朗普,而是等他這樣一個人等了很久!》)作者: 袁曉輝

(一)我為什麼支持特朗普(川普)

經常被問到這個問題,特別是近來,因為新冠病毒(又稱中共病毒,COVID-19)的問題,一些中國人會這樣問。人們這樣問,是因為打開電視,報紙,幾乎九成以上的「特朗普新聞」都是負面的,批評的,謾罵的,甚至嘲笑的。簡直沒有理由支持這樣一個人。

事實是,我不是支持特朗普;事實是,我等特朗普這樣一個人等了很久。

我從九十年代就開始寫文章,批評美國(及西方)的媒體,以及自由派的文化界,他們一面倒的將西方世界拉向左邊,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我因為寫過甘迺迪傳,研究過水門案,又寫過巨星傳,讓我對美國五六十年代以來的政治局面的背景有了相當瞭解。之後因為工作關係,每天都看美國同加拿大的新聞,看了幾十年,因此對於美加兩國的媒體每一天如何的指鹿為馬,顛倒是非,改寫歷史,可以說瞭若指掌。

在這期間,只要是與他們立場相左的人,他們都要打倒。我眼見一個個保守派(特別是成功的保守派人士)被他們一個個整得遍體麟傷。有的名譽盡毀,有的傾家蕩產,有的甚至抑鬱致死。(這些都不是我信口開河,我都有文章記載,而時事看版更是為這個目的而寫。)

有的是利用他們的缺點(弱點),將他們打倒,哪一個人沒有缺點?有的是利用他們的家人,將他們打倒。其他的更在「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的手段,四處徵召人出來指控,直到將對方打倒。(當克林頓總統性醜聞發生時,美國色情雜誌Hustler發行人,一個無賴出一百萬元給任何可以揭發共和黨國會議員醜聞的人,結果打倒了兩個共和黨議員,保住了克林頓。卡瓦諾大法官的任命是另一個例子。)

最早的例子是尼克森,我一直說尼克森的下臺,是美國媒體發動的一次政變。他們無法用選票打倒他,就用一件極小的爆竊案,移花接木到尼克森的身上,每一天在報上,新聞中日夜疲勞轟炸。然後在尼克森的應對中找出問題。他們發明瞭一句話:重要的不是罪過crime,而是掩飾cover up。沒有一個人可以逃過這樣的慘烈過中國酷刑的整肅。

他們成功之後,將這方法寫進新聞系的教科書。直到今天,全世界西方的新聞系都以此事件引以為傲,教授教的都是類似的「調查式新聞報導」,此後借媒體修理保守派的政治人物成為西方媒體的崇高任務。

我見到一個個保守派人物被整,但極大多都沒有還手的能力或是意欲,因為他們見到尼克森就是因為敢於還手,所以被整到歷史留下污名,誰還敢?我一次又一次見到媒體每一天都在斷章取義,移花接木。如果不是每天看記者會,看國會開會,或是聽證會,再看他們編輯好的新聞,是無法知道的。而極大多數市民是只看他們編輯好的新聞,就完全被矇騙了。

其實很多保守派政客是想還手的,但是一還手,這些媒體就會集體還擊,圍攻。這麼多年來我見到他們的手段不僅卑鄙,而且凶狠,而且越演越烈,到了沒有底線的地步。結果是越來越沒有人敢還手。每一單事例都足以寫一本書,其中少數我有專文記載,除了尼克森之外,有小布希總統的Katrina事件,有多倫多前任市長Bob Ford被整死的事件,有前總理梅隆尼被自由黨政府及媒體控告十年之久結果勝訴但是遍體鱗傷的事件,有保守派報人Conrad Black被整到坐牢,上議員Mike Duffy被無端端整肅三年,還有哈珀總理,夏里斯省長。在美國,從聯邦調查局第一任局長胡佛(J.Edgar Hoover),里根(Reagan)總統,Robert Bork,Clarence Thomas,Newt Gingrich,Bob Dole,Dan Quayle,Sarah Palin,卡瓦諾(Brett Kavanaugh)大法官,還有很多宗教領袖,這麼多年我除了在紙上申訴,一點辦法都沒有。

直到特朗普出現。

特朗普是第一個願意,敢於跟媒體對抗的人,他是第一個對媒體的惡劣作為公開叫陣的人,如果這個時候還不支持他,可能永遠都沒有機會了。如果特朗普失敗,也許保守派再也沒有機會出頭。因此我不是支持特朗普這個人,我是支持他在幫我們每一個人打的這場仗。大家要認清楚,我們不是在幫他,是他在幫我們。

過去三年多,媒體對特朗普的整肅沒有一天稍停,他們發明瞭通俄的莫須有罪名,之後是烏克蘭的一通電話,現在是新冠病毒。一路上連特朗普身邊的親信一個個不是挑撥離間,就是打倒。特朗普要做到如何的滴水不漏才能脫身?單單這個已經是極大成就。

我不是百分之百的保守派,但是今天西方世界的媒體集體的跟一個政黨站在一起,是極端不健康的局面,是民主政治的一個毒瘤,必須割除,否則西方世界會病死。我們不能讓特朗普一個人打這場仗。他如果倒下了,我們都完了。

(二)特朗普究竟做了什麼事值得支持,

我寫了我為什麼支持特朗普,但是那主要說的是整個政治環境,我們需要一個像特朗普這樣的政治人物。但是沒有說,他究竟做了些什麼值得支持。這裡就是他在過去三年多推動的一部分政策,我沒有完整的資料庫,這裡是就記憶所及再找資料,希望盡量做到完整正確:
先說經濟方面
特朗普剛上臺(2017年底)就出臺了全面的減稅,其中以公司稅最明顯,基本上將公司稅由35%減至21%,不僅讓公司稅負減輕,更讓美國的公司在世界上更有競爭力。一個最明顯的後果是導致很多跨國公司及美國公司將公司及廠房遷到或是遷回美國,大大增加美國的就業,甚至提高政府稅收,一舉數得。美國的公司過去一再面臨加稅,對於這意外的驚喜難以置信,記得頭一兩年,無數的公司給予員工年底分紅,有的每人數千,有的每人數萬元。這是立竿見影的成效。此外個人收入稅也減輕了,其中最明顯是中產階級的減稅幅度均在3%-4%之間。加上兒童減稅額提高,中等家庭一年等於增加了幾千元收入。

這減稅措施再加上消除各種扼殺經濟的多如牛毛的規定,直接間接增加了就業,(特朗普政府說他們消除了多達一千多項的大小規定),在減稅措施施行後兩年內,美國增加了七百多萬的就業機會,失業率就不停地下跌,在新冠肺炎沒有出現之前,美國失業率是3.5%,比特朗普上臺時的4.7%大幅下跌,也是50年來最低的失業率。此外黑人失業率6%,也是六十年來最低。此外經濟成長率由他上臺時期的不足3%,一度提高到2018年第二季的高峰4.2%,去年也有3.1%。記得在歐巴馬的八年任期,沒有一季的成長率是高於3%。雖然新冠肺炎導致的全國封城,拉高失業率,但是過去兩個月的復甦之快,也是史無前例。道瓊斯已經收回大部分的失地。全面復甦指日可期。

特朗普在經濟上的做法是沒有一個總統做到的,其實這些都是他早在八十年代就覺得應當做的。所以一上臺(就趁著共和黨控制了參眾兩院的短短期間)一口氣推出這些措施。我建議大家有空在網上找出他在1980-1990年代的訪問看看,這些都是他當時已經覺得應當做的。媒體指責他沒有遠見,沒有計畫,都是無的之矢。

他另一個覺得最該做的就是取代原有的北美自由貿易協議NAFTA,他說是對美國太不公平的協議,讓美國的公司都搬到墨西哥去了,也讓美國的產品外銷加拿大時受到制約。結果他一上臺就重新談判這協議。當時民主黨,包括參議院領袖休莫Chuck Schumer就打保單說他絕對做不到。結果他做到了,以特朗普跟墨西哥的關係,加拿大的關係,都不是最好,但是他就是做到了。他用抽征鋼鋁稅,汽車稅做威脅,迫使各國讓步。但與此同時讓加墨兩國都認為自己是贏家。而且已經由三國議會通過,剛過的七月一日開始生效。這又讓美國工作機會大大增加,產品外銷也更為通暢,不僅如此還提高了墨西哥工人的工資標準。
為什麼以前的總統做不到,也不肯做呢?

與中國談判貿易協議更是複雜過程,像是一場大規模的戰爭。但是特朗普軟硬兼施,目標不變,過去因為兩國不平衡的貿易,美國一年承受五千億元的逆差,他要將這差距拉平。目前談判只完成第一階段,以後的路未必平坦,但是他已經為美國贏得每年數千億元的貿易機會,關稅收入,及出口數額。這都是大家有目共睹。

此外他還同時跟日本,韓國,越南,歐盟都達成新的貿易協議,在美國而言都比過去佔了更大的便宜,但與此同時,日韓等國都承認,這是更公平的協議,沒有怨言。

經濟方面還有一項更大的成就,特朗普讓美國67年來第一次在能源上自給自足,成為全球最大能源生產國家,不僅不用仰賴外國進口石油,還有多餘可以外銷。這在國防策略上都是一大成就,無須擔心能源受控於外國,特別是中東的敵對國家。特朗普做到了,是因為他無視環保團體的壓力,批准開發化石燃料,開放油管運輸。在西方環保分子以他們在媒體的朋友協助下,阻止任何能源的開發,後果是西方國家更為仰賴中東石油,一方面損害經濟成長,一方面損害國防利益,環保上更比不上自己生產。在加拿大一條油管討論了幾十年也沒有建成。無論你滿足他們多少條件,(動輒多達一百多條),他們都吵嚷不夠。

外交方面

他一上臺就達成競選承諾,將駐以色列大使館由臺拉維夫,遷到耶路撒冷。多少人警告會引發中東大戰,結果沒有。這就是勇氣。特朗普上臺之前因為北韓多次釋放洲際飛彈,不僅日本及韓國人人自危,(防空洞都建好了),連美國本土都受威脅。特朗普與金正恩舉行歷史性會談,化解了危機。雖然金政恩繼續有小動作,但是他知道只要有行動,特朗普的反應絕對不會手軟,所以三年來都不敢有大動作。日本及韓國提起特朗普都當作是大恩人。
還有一點很少在新聞上見到的,特朗普一上臺就指示國務院,將被敵國政府拘押的美國人都盡量盡快談判,讓他們回家。幾乎每一兩個月都有一兩個人因此回來。特朗普的方式不是付贖金,一毛錢也沒有付出,全部都是運用外交談判方式,或是條件交換方式,在不損害美國利益的原則下,讓自己國民可以回國。我只在Fox News見到這些人,及他們的家人對特朗普涕淚交流的感恩,但其他媒體提都不提。

特朗普未上臺前,多少專家侃侃而談說他會發動戰爭,事實是過去三年多,他不僅沒有發動戰爭,還避過了戰爭,甚至在全球各地撤軍。去年,特朗普下令美軍從敘利亞北部撤出。當地局勢複雜,除了敘利亞政府軍,還有庫爾德反阿薩德勢力,以及土耳其勢力。很多人警告,美軍撤出後庫爾德人就成為各方的俎上肉,不過土耳其是北約盟邦之一,未必就會一發不可收拾。
其中對美國歷史上最長久的阿富汗戰爭,特朗普已經完成第一階段撤軍計畫,由一萬三千人減至八千六百人,預計秋天之前再減至四千人。最終目標是完全撤出。特朗普的理念是:中東的事務由中東人自己搞定。事實是,中東的衝突延續了上千年,他認為無謂讓美國士兵為他們犧牲。

但是特朗普撤軍不表示放棄,他與此同時擴充美軍實力,在2017年的預算中增加國防軍費八千億元。這就是里根總統的理念:維持和平你必須先有實力。你強大了,一來別人不敢動,二來即使真的動了,你可以立即發動攻勢進行遏阻。像民主黨及鴿派,只會一路削減軍費,撤軍,談判,手上卻沒有牌。

其實特朗普一直想跟俄羅斯建立比較好的關係也是為了這個。他認為一來普京是可以談判的人,二來普京自己也面對國內經濟上的困局,他也未必想花巨大軍費在中東布局。如果雙方有共識,一方面維持和平局面,二來大家可以休養生息。同一原因,特朗普也計畫由德國撤軍。(編注,美國國防部已經宣布從德國撤軍一萬二千的決定)。目前美國在德國有三萬五軍隊,他希望裁減九千餘人到兩萬五千。這個駐軍耗用美國龐大資源,但計畫一出就被歐洲各國譴責,說是為了討好俄羅斯。特朗普說得很有道理:我們在德國駐軍是為了對抗俄羅斯,但是德國每年卻跟俄羅斯購買三千萬公噸的原油。這筆帳算不過去。此外他還迫使德國,及北約其他國家增加對北約的撥款,而不是讓美國一個國家擔負最多的軍費。目前各國已經各自提高了軍費負擔,預料一兩年內全部達到應盡義務。

特朗普政府另一個偉大成就是幾乎消滅了伊斯蘭國。

他剛上臺時,伊斯蘭國在中東控制了一萬七千平方英里地區,有三萬多「士兵」,還擁有大量油井。但到2018年秋天,在敘利亞反政府勢力幫助下,由美國領導的多國部隊圍剿下,他們的勢力縮小到不到200平方英里。到目前更只剩下零星的「戰士」,不再有地盤。這是特朗普上臺後唯一的「用兵」,成果卻是龐大的,明顯的。

最後他還在去年十月動用特種部隊在敘利亞北部圍剿伊斯蘭國的頭子巴格達迪最後盤據地,導致他的自殺。可以說徹底消滅了伊斯蘭國。然後更在今年一月,用無人飛機炸死了伊朗最高指揮官蘇曼來尼(Qassem Soleimani),特朗普說這人就是過去多年來指揮使用路邊炸彈炸死無數美軍及盟軍的,而且情報顯示他就要發動一次更大攻勢。多少人(媒體)指責特朗普這行為是國際恐怖行動,甚至說第三次世界大戰就要發生,但到目前伊朗並沒有,也不敢做出反應。
除了擴充國防實力,特朗普還推動太空國防計畫。這是相當有遠見的,而不是等到其他國家進襲之後再急急追趕。
最後說到他競選時的重大諾言:建造邊界圍牆,圍堵非法難民。他剛上臺時,因為歐巴馬的無限制接收難民及非法移民,加上歐巴馬說的「不會遣返兒童」,導致大批非法難民湧向邊界,最常見到的是由中美洲厄瓜多爾,薩爾瓦多等地湧來的難民隊伍caravan,每一個隊伍都有一兩千人,沿途墨西哥人還送茶送水。當特朗普提到這「難民危機」時,還被媒體指責是危言聳聽。那時每個月都有幾萬難民闖關,民主黨,媒體,及人道組織每天監視他是否人道對待這些人,......

現在呢?特朗普強迫墨西哥在南面阻止這些難民進入墨西哥,這樣他們就不能借道墨西哥來到美國邊界。其次,他要求墨西哥派軍隊在美墨邊界執行阻擋作用,墨西哥非常合作,目前有兩萬七千名墨西哥士兵在邊界,幫美國防守。(特朗普怎麼做到的呢?他真的是談判高手。)目前由南面非法進入美國的非法移民由高峰期的一個月幾十萬人,減到僅數千人。而且都必須經過合法程序審核。

特朗普建造圍牆的計畫,在民主黨百般阻擾下,(甚至禁止他由其他項目撥款),以及每一個步驟都有法律挑戰,但還是建造了215英哩。以這個速度,今年底之前會完成四百英里圍牆。這些都是最新式的,具備了監視錄影機制,及警報器的圍牆。這些圍牆也都是選擇在最關鍵的地方,因為美墨邊界不是全部都可以出入,很多有天然阻擋,有些過去已經有圍牆,所以這幾段圍牆具備了關鍵的阻擋作用。

上面這些都是一些主要的措施,還不包括特朗普的許多項行政命令,我經常見到他簽屬行政命令,包括教育上的,勞工法的,退伍軍人福利,各行各業的保障及推動,特朗普經常說,他一個月做的超過其他總統一年做的,甚至四年任期做的,很多人覺得他愛吹牛,但其實一點都不。他過去幾十年在腦子裡的構想,他都一一去做。不像別的官員,一坐到那位子上就同流合污,完全不記得過去說過的話了。

而且要記得,他這些都是在民主黨不斷的彈劾行動下,以及媒體不停的每一天的打擊下做到的。否則他的成就會更大。否則他最後一個競選承諾「基礎建設」都可以展開。


作者: 袁曉輝
原文: